十五首古筝名曲介绍,能弹几首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古筝网--不可多得曲谱查询   此曲是娄树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的开始部分,以舒缓的节奏、优美典雅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演奏时应以自然、舒展的动作去表现这段音乐;对左手作韵技法的运用、也要以原谱为依据,不能随意添加按、颤、滑音,以保持曲调的质朴美。当音乐进行到以ⅰⅰ655为种子材料作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层层下落,这个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而且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乐曲后半部分以三次反复将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结合成一个循环圈,速度在反复中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人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二、庆丰年

  此曲创作于年。乐曲主题旋律取材于流行在山东地区的传统筝曲《小溪流水》,并吸取了北方民间锣鼓节奏,表现了农民喜庆丰收的欢乐场面。这首乐曲在当时开创性地使用了一些新的左手演奏技法,除运用左手在琴码左侧颤、按、滑等传统技法外,还移至琴码右侧弹弦,既可弹奏和弦,又为旋律伴奏,还可与右手交替弹奏构成快速的旋律,丰富和发展了古筝的演奏技巧。同时,此曲还运用了大指小关节密摇、大幅度的花指弹奏、借鉴琵琶的扫弦技法和模仿锣鼓节奏的“点柱哑音”技法--左手中指按于琴码上端,右手弹弦,使其发出余音短促的沙哑音响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首乐曲是建国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筝曲之一,对后来的筝曲创作和演奏上继续开发“双手弹筝”技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三、战台风

 这首乐曲创作于年。为曲作者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作。

 乐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欢快热烈的节奏,表现码头上生机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演奏时要着重强调乐句中的重音,以此突出节奏的鲜明和律动;也要注意相同乐句之间的对比,达到呼应的效果。第二部分是台风来临,采用左右手在琴码两侧反向刮奏、扫后摇、扣摇等技法,模拟台风来临时狂风呼啸、天混地暗的景象。这一段的演奏可以在乐谱的基础上,对刮奏的多少、音区变化和扣摇的长度、力度等做一些即兴发挥,以充分地表现音乐形象。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左手伴奏由简到烦以及音区变化等变奏手法,造成逐渐紧张强烈的音响效果,展现了码头工人们与台风激烈奋战的场面。这一部分的演奏技法重点是双抹、勾托劈组合、扫摇、勾抹等,应在怜惜过程中首先分别掌握好各自的演奏方法。第四部分以宽广抒情的旋律,抒发了码头工人们经过与台风顽强搏斗后胜利的豪情。此段是以大指摇为主线贯穿始终的,要特别强调大指摇在音色(指甲触弦的点和角度)变化和力度(发音时与前面音的自然连接和每个音本身的强弱)变化等。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除旋律上有变化外,速度、力度等方面也较前面更加热烈,更加气势磅礴,在高潮中结束。

四、瑶族舞曲

  此曲改编于年。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面。夜幕降临了,人们身着盛装,打着长鼓,走出村寨,在月光映照下聚集在一起。第一段是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行列,音乐情绪逐渐高涨。第二段开始在低音区奏出根据主题衍变的粗犷热烈的旋律,并多次在中、高音区进行反复,力度层次呈递进式加强。表现了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舞列欢跳起来,尽情地抒发了兴奋的情绪。第三段由前面的羽调式转为宫调式,音乐性格更加明朗,拍子也变为3/4拍,旋律时而富于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欢快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边歌边舞,互致爱慕之意,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最后是主题再现,大家又纷纷加入舞蹈的行列,欢跳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跳越热烈,感情越唱越奔放,在情绪的最高潮结束全曲。

五、汉江韵

  这首乐曲是乔金文于年春为河南筝派演奏家任清芝而创作的。表现了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

  此曲的旋律素材取自河南曲剧中《汉江》和《书韵》两个曲牌,曲作者通过对素材加工、提炼,并运用作曲手法使之成为一首独立、完整的古筝曲。乐曲第一段是热烈欢快的快板,J=的速度贯穿全段,一气呵成。从明快的旋律中,我们仿佛听到劳动的人们朗朗的笑声,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二段是婉转如歌的慢板,表现了人们在劳动间隙亲切对话、互致问候的亲情与乡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演奏此段时,开始速度是J=46,之后稍有加快,左手运用按、颤、滑等技巧充分润饰旋律,抒发内心情感。紧接着有一个过渡小乐段,这一段在速度的处理上比较独特,近乎戏曲中的“跑圆场”。开始由J=26为起点,经过由上下句构成的四十小节反复和变化逐次加快,当弹到此段的结束时,速度已达J=,力度也由前面的逐渐积累,在此时达到最强,把乐曲推向高潮。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速度随着过渡小乐段持续下去,略快于第一段,情绪更加高涨。乐曲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方法如勾双托、游摇、点音、超音域按音等,渲染了豪放、明快的艺术效果(参考梁毅夫、杜娟《“汉江韵”演奏心得》一文)。

  在演奏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乐曲中乐句反复和同音反复出现得较为频繁,在音乐处理上要表现出反复时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起到对比的效果。⒉按、滑音的处理在快板段和慢板段中是截然不同的。快板段中的按、滑音很直爽,从起始音到预定音的过程非常迅速;慢板段的按、滑音则要求在按、滑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起始音到预定音之间的韵味,并通过它将音与音之间连接起来,使音乐更加抒情、舒展。⒊慢板段开头第一小节和最后几小节中出现的倍高音3,如在D调上按不到音高,可降低八度弹奏。

六、雪山春晓

  这是曲作者年在藏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段,采用了西藏地区“拉噜”(山歌)的形式,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在连续的上行或下行中跌宕起伏,音乐情绪高亢、嘹亮,气息悠长。描绘了雪峰层叠的青藏高原,在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二段是有着浓郁藏族音乐风格的“长袖舞曲”。一群藏族妇女踏着悠扬的节奏,翩翩起舞,洁白的长袖随着音乐旋律飘动,优美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春天带来的愉悦情绪。经过左右手多次的交替刮奏,将音乐逐渐向上推进,伴着一声热情的呼喊,一群男子加入了舞蹈的队列,引出小快板--第三段“踢踏舞曲”。这一段开始是慢起渐快,随着皮靴踢踏在地上的节奏逐渐加快、加强,人们的情绪益发高涨。这里“四点”技法的运用,对渲染欢乐的气氛有着画龙点睛之功。贯穿此段的节奏型XOX│OXXO│,与右手旋律配合时有音色、力度上的多种变化,表现了舞者丰富多彩的舞姿。最后,通过左右手各种技法的合作,音乐逐渐上扬,达到全曲最高潮,并以一个果断、强有力的结束音将情绪定格。

七、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首乐曲写于年。音乐内容取材于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集体放牧,途中突遇暴风雪,她们以弱小的身体与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两个小姐妹热爱集体、勇于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动人形象。

  全曲共有四段:引子段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段中几处模仿马头琴音响效果的地方,在演奏时右手摇指触弦点与左手滑音频率的协调、变化要把握好。段表现了小姐妹俩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活泼的旋律刻画了小姐妹乐观向上的性格,轻快的节奏表达了她们喜悦的心情;宽广的歌声抒发了小姐妹对大草原自然风光的赞美。段表现的是天气突变,狂风暴雪吹散了羊群,小姐妹俩为了自身和羊群的生命安全,与暴风雪顽强拼搏的场面。此段开始的情绪要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并通过移码预置的变化音的反复出现,左手在琴码左侧无固定音高区域上下刮奏等,造成一种激烈的、不协和的音响效果。曲作者为了充分地表现小姐妹顶风冒雪与暴风雪搏斗的情景,在演奏的力度变化上做了许多安排,包括了从pp到fff的几乎所有力度层次,变化幅度非常大,这些在演奏时需给予重视。段是激动、宽广而富于深情的歌唱性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小姐妹动人事迹的赞颂之情。

八、小河淌水

  乐曲在同名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的基础上编创而成。原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主题分五个乐句,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且具云南地方风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美丽聪慧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化作动人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古筝在定弦时将F调的高音3音生高为高音4音,这个高音区与下面几个音区形成两个调性的对置,演奏前请注意这种非常规定弦。演奏慢板段(第一主题)时,着重掌握好音色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通过左右手协调运用,充分地将悠扬、抒情的曲调和委婉、柔美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快板(第二主题)要强调节奏的律动,旋律中的重音应突出。反复出现的对答式乐句,好像阿妹与阿哥在对歌,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情绪逐渐高涨,继而引出主题再现,宽广、激情的旋律将音乐推向高潮。 

九、秦桑曲

  唐代诗人李白写有五言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深深眷恋着丈夫的心绪。

  《秦桑曲》是曲作者借用诗中“秦桑”一词,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创作而成的。乐曲通过委婉、缠绵、激情的旋律变化,描述了深情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该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炼,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曲有“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部分)、“闪板”及“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引子部分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犹如潮水拍打着心弦。渐渐地音乐由激动转为平静,慢板部分以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心情,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在转到快板部分之前,运用了碗碗腔音乐中常见的七度音程大跳,作为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感情由悲转激的纽带,使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乐曲的尾声与快板部分是一气呵成的,在节奏上比较自由,具有散板性质,但散而不松,激动的情绪给人以渴望急切之感(见邵吉民《秦桑曲与陕西秦筝流派》)。

  古筝发源于秦地,也称为秦筝,我个人认为,此处所讲的“秦”是对地望的称谓,其地域覆盖面是很广的,并非只是指古代秦国的某地,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与西北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血肉联系。《秦桑曲》借鉴了陕西民间音乐,尤其是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形成了以下两个主要风格特征:

  一、在音律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偏音)4与7的音高带有微差,4音略偏高(接近于升4),7音略偏低(接近于降7),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向3音的方向游移,7向6音的方向游移。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

  二、在旋律进行上的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这种曲调旋法,具有鲜明的对比性,上行跳进可产生激动、活跃的情绪;下行级进则产生委婉、哀怨的效果。音乐通过旋律进行中级进与跳进的交互运用,委婉中有哀怨、激动中有抒情,使人在跌宕错落、莫辩宫商的离迷之际,充分领略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热耳酸心”的艺术效果。

十、黔中赋

  曲作者是一位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致力于民族器乐特别是筝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她创作的多首筝曲,大多是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此曲创作于年。“黔中”即贵州地区的古称。

  乐曲由三个标题段落组成:一、“琵琶咏”:以具有独特韵味的贵州地区民间音调“琵琶歌”为旋律素材,在旋律结构、和弦色彩以及力度层次跌宕起伏的安排上,着力于表达现代人对传统的感受。二、“木叶舞”:是对朴实、粗犷的民间舞蹈场面的描绘,具有奔放的山野之风。此段开始用左手轻压规定音域的琴码右侧弦,右手同时向上、向下扫弦,所产生的模仿少数民族打击乐音响效果的特殊技法,使人耳目一新。三、“黔水唱”:歌唱性的旋律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与之呼应的是左手快速奏出的三连音音型构成的伴奏织体,模拟流水的各种形态,并使之与旋律有机结合,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以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美好未来的向往。

十一、清江放排

  此曲创作于年。乐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主题,在气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引子之后,第一段主题采用鄂西民歌为素材反复变奏,旋律抒情悠扬,抒发了放排工沿江顺流而下时幸福、自豪的愉悦心情;第二段曲调深沉伤感,是放排工对昔日劳作在清江上放排的父兄苦难生活的回忆;最后一段是主题的再现和变奏,描绘了他们欢乐的劳动场面和在惊涛骇浪中闯险滩战激流的情景。

  乐曲的曲谱在年之前出版的多个版本中,定调均记为1=C,中间转为1=G再转回1=C,这是曲作者在创作时根据当时转调筝的基本调高而定的。在绝大多数演奏者使用基本调高为D调的古筝来演奏此曲时,原来的定调就造成了需转换调高的不便,并给一些学习者带来了困惑。年初,古筝教育家许守诚先生整理了此前的曲谱,使之更加准确、详尽,并将整理后的曲谱提供给本书使用。

  乐曲第二段由D调转到A调时,只需把D调的中音do移低半音变成A调的中音mi即可,不必将每个音区都转调。

十二、井冈山上太阳红

  乐曲是作者于年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的原型为广泛流传于江西地区的《采茶谣》。每年谷雨季节,采茶姑娘上山采茶时,总要唱起柔婉抒情的《采茶谣》,来抒发内心对收获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曲调为五声羽调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只在几处出现了四度跳进,给人以柔美流畅之感。

  这首乐曲的主题由起承转合四个匀称的乐句组成,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第一、二、四句句尾呈逐渐下行模进,在起转接作用的第三句末,反复出现了向上的回返性音型,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全曲除主题外,共有五次变奏与再现。曲作者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的运用,赋于各段变奏以迥异的性格特征。第一变奏在主题段基础上,加进了左手的多种作韵技法,旋律委婉细腻,韵味浓郁。第二变奏是在严格变奏思维指导下的自由变奏,乐思以散板的山歌风形式展开。第三变奏是3/4拍子,右手长摇奏出歌唱性的旋律,优美、明朗,犹如在诉说家乡的美景,内心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在一段主题再现之后,音乐进入了最后的变奏,左手用八度音在低音区奏出主题的骨干音,坚定有力,果断而有精神,右手在保持原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采用民间器乐曲中常有的“主题加花”手法在高音区进行变奏,加上快板的速度,有一种“无穷动”的音响效果。

十三、幻想曲

  这首乐曲以“幻想”标题,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例如“如歌的慢板”段,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静谧的清晨,山寨中飘来少女的歌声,它是那么的悠扬柔美、富有韵味,使人禁不住驻足聆听;伴随着歌声的仿佛是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铜锣声,它低沉而富有律动的音响,衬托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此处右手的摇指宜采用距岳山稍远的位置,发出较柔和的音色,似有朦胧感;左手不宜用假甲触弦,建议用手指直接触弦弹出浑厚的、近似铜锣的音响效果,与右手飘逸的旋律形成对比。

  这一段中接下去的几个部分在音乐进行上是递进式的。歌声由远及近,由柔和转为明朗,力度变化由弱渐强,左手的伴奏音型由简单变得繁复,情绪由平静逐渐高涨。演奏这几个部分时,右手各种技法的触弦位置宜*近岳山,奏出较明亮的音色,与前面的柔和音色有对比。还要注意大量的摇指与其他指法频繁交替使用时,容易出现转换中在力度、音色的连接上不自然、生硬,影响音乐的流畅性。

  乐曲的第二大段是“活泼的快板”,它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小三弦铿锵有力的音响、芦笙委婉动听的旋律以及各种击奏乐器的组合节奏;也能感受到三五成群的舞蹈场景和一人领众人和的宏大场面。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表现此段音乐时,要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用多种触弦方法,模拟音乐中出现的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把它的特点之一--音色的多样和节奏的鲜明充分展示开来。这一大段的另一特点是调性的变化,D宫--D羽--B宫--D宫的调性布局使得音乐丰富多彩。它通过改变传统定弦而预设出来,在此并不需移动琴码来调整音高,这是古筝音乐创作中在调性变化上的一个范例。演奏此处时应对几次转调时弦位的变化而造成的弦距改变有准确的了解,并进行调整。

  最后一段“激动的广板”是在前面音乐多次的酝酿、叠加后爆发出的全曲最高潮,是一曲对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颂歌。演奏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双手,更要用全身的动作去展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应感到你的演奏就像是大乐队全奏时的音响效果。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此处只是弹奏得准确,却没有气势,充其量只能打60分;如果能够调动全身的动作表现出音乐应有的宏大气势,尽管出现了个别的错音,最低也要给85分。不知您是否认同?

十四、东海渔歌

  这首乐曲是曲作者于年以东海之滨的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的。

  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之后,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右手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多以四度进行构成的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烘托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此后由主题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曲调,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第二部分采用号子的音调,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音乐宽广而富于激情。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十五、临安遗恨

  作曲家何占豪于年曾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年,作者又将此曲改编成古筝协奏曲。

  这首古筝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此曲所表现的内涵,我们先来读一读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乐曲共分为七段。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第十六至十九小节.用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可以处理得稍自由些,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第二十五小节起,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逐次渐快,由弱逐渐加强,使我们仿佛看到身处牢狱之中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优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乐曲主题段是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旋律赢材发展、变化而成.并在全曲中贯穿。淳厚的曲调,既展现了英雄豪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那是由无奈引发出的感慨。接下来音乐情绪一转.古筝奏出的战马奔驰的节奏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快速、激昂的音乐描绘了岳飞大元帅率领三军将士,为保卫江山社稷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当情绪达到高潮时.音乐嘎然而止,钢琴以极弱的音响引出古筝的一段柔板,这段音乐表现了英雄另一面的情感。如诉的旋律寄托了岳飞对家人的思念.对勉励自己“精忠报国”的慈母的眷恋;转而轻快的曲调表现了主人公对昔时与家人欢聚情景的回忆。突然,刑场一阵擂鼓的巨响,将主人公从美好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曲作者在这一段采用协奏曲常用的华彩段演奏方式,给诚实者以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更多的表现手法.更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就义前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以及对好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最后一段是主题再现,旋律在转换的调性上奏出,哀婉平缓的曲调寄托着我们对英雄的追思。

猜你喜欢

每日必弹精练(4)小撮练习,蓉儿老师(古筝网跟着节拍走)

那个瞬间使你无法自拔的爱上古筝?

古筝学习做到这十点没有学不好的

古筝摇指技巧全攻略,摇指重点在这里!

制定一张练琴时间表你也可以参考下!

古筝一曲《三寸天堂》,重温当年看哭的那部《步步惊心》

王中山《克罗地亚狂想曲》此处有掌声太美了

如何用十二平均律调音实操学会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anshizx.com/tsshj/9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