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成大隐于市的营口名山蟠龙山

对于文化二字的含义通常是“一人一议,十人十议”,但文化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那么在本专栏中,小编将通过这三个特点带你了解营口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营口是怎样的角色?营口的山川河流会有怎么样的故事?营口人是怎样的性格?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今天,跟着小编观乎人文,以化成“营口”。

第四十八期

“大隐于市”的营口名山——蟠龙山、墩台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钟灵毓秀的山峦是营口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赤山、望儿山等地的盛名,享誉全国。

但是对于营口的其他山,您知道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隐于市”两座名山——蟠龙山和墩台山。

大石桥蟠龙山

蟠龙山紧靠大石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本世纪初,日本学者稻叶岩吉等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前后,在山上发现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彩绘陶片及战国时期燕之刀币,史称大石桥明刀。

相传,高山不远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儿子张青外出做工,母亲在家看家做饭。有一天张青又出去做活去,恶龙就把他的母亲吃掉了,等张青回到家一看:门开着,地上有血迹,知道母亲被恶龙吃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并发誓要替母亲报仇,替那些被恶龙吃掉的人报仇,除掉恶龙,夺下被恶龙霸占的土地。他找来了木桩,偷偷地钉在山脚下,然后自己装成过路的样子向山上走去,恶龙正好卧在那里歇着,看有人走过去,马上腾起,向张青扑去。张青绕过木桩向山上跑去,恶龙也绕过木桩向山上追去。可它的尾巴却被木桩缠住了,再也伸不出来了,恶龙不甘心放过前面的人,不顾尾巴被缠,继续向前追去。张青绕着山向上跑,恶龙也绕着山追了一圈又一圈。恶龙的身子也就从山底往山上缠了一圈又一圈。眼看要到山顶要追上了。恶龙的身子全都缠在山上,再也不能往前伸了,恶龙气得一用劲,竟抻死了,整个龙身都在山上,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蟠龙山。

蟠龙山公园,建于本世纪初。由于战乱,断断续续建了10年,及至年(民国三年)才有点眉目,年初具规模。时有署名润身者著文道:距营口四十里,有蟠龙山焉。螺髻蛾眉,仰石万寻。每当阳春佳日,白云四面,绿柳前头,极尽苔花著色,眷欲笑之致。.峰间筑有茅亭,凝云积翠,涵碧垂红,倚栏伫立,全景在望。…..山下小轩傍崖,窗纳黛翠。去此十数载,小园及亩,剪树为篱,垒石移花,纤巧旖旎…..。年以后,山上树木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殆尽,遍山修起明堡暗碉,战壕纵横交错,昔日园中设施几乎荡尽,满目荒凉,不堪一瞥。我军几经鏖战,红旗终于插上蟠龙顶峰。年后,蟠龙山公园几经修复,至今焕然一新,游人络绎不绝。

鲅鱼圈墩台山

墩台山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北部,西临渤海湾,南靠营口新港,海拔米。山上植被茂密,绿树成荫,因山顶有建筑于明代的烽火台(又名墩台)而得名,故又称台子山。据《明实录》载,明朝时,倭寇常从海上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成祖便于永乐13年(公元年)下令,北起梁房口(今营口),南至苇子套(今复渡河)修筑烟墩八座,守卫海疆。其中提到的神井烟墩,就是指鲅鱼圈墩台山的烽火台。

烽火台主体用青砖砌成,基部有花岗岩石条。青砖每块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台身上窄下宽,底为正方形,每边长约15米,上口每边长约11米,上部有雉堞。墙面平整,每面墙上有两条上尖下宽凹入墙体的楔形水溜兼通风口,用来排泄顶部雨水和点火通风,设计颇具匠心。烽火台实心,内以沙土夯固,上建堞墙,高约1.6米,每面设1米长堞口。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烽火台原貌早已不在。现在的烽火台是年重新修葺的。年该台被鲅鱼圈区政府定为爱国主义者教育基地。

烽火台西侧新建一座钢结构的观景塔,占地面积平方米,高度为41.53米,是营口开发区的制高点。主题分为三层:一层为开发区历史博物馆;二层为休闲厅;三层有开发区城区现状及发展规划沙盘。登上观景塔,可登高观海,鸟瞰开发区的全貌。夜幕降临时观景塔灯火璀璨壮观辉煌,仿佛人间仙境一般,可谓辽东湾畔的一颗渤海明珠。

------FM95.1《主播带你去旅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anshizx.com/tsshj/11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