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这片海里,原来有这么多故事澎湃在线

<

江门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更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海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南宋王朝最后岁月的痕迹,畅想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体会近代华侨出海谋生的艰辛。近年来,江门市深挖侨乡海洋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历史故事为世人熟知,侨乡文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回顾宋元崖门海战史诗

江门的海洋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年,新会崖门发生了宋元崖门海战,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崖门海战后,元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进一步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我国首个古代海战文化主题景区,位于今天的新会区崖门镇。景区内坐落着当年南宋皇室兴建的崖山行宫。该行宫是广东地区唯一的大型皇帝行宫,素有“广东故宫”之称。宫内形成占地多亩,集浩气广场、崖山诗墙、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寝宫、诗碑廊、望崖楼、白鹇亭等10多个景点于一体。游客在这里不但能自由自在地游玩皇家园林,领略宋元崖海大战的史诗般的国画长卷,更可欣赏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陈白沙撰书和亲自监刻的、有“岭南第一碑”之誉的《慈元庙碑》。

崖山行宫

沿景区顺道而上,不远处便是雄峙崖山、扼守崖海的崖门古炮台。崖门古炮台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年)正式设立兴建。位于新会崖门口东岸,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基座和城墙分别以花岗岩或沙灰砌建和夯筑而成,全长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

崖门海战后,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必樘在殉国前托孤他人,留得血脉。其后代于公元年迁居霞路村,也让该村有着“皇族村”之称。

霞路村有着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入选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该村现存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等20多间祠堂,还有五福里华侨村、“百岁流芳”石牌坊等古迹。

同时,霞路村还是著名传统民间工艺——新会葵烙画扇的发源地,有远近驰名的标志性食品——古井烧鹅,民间传说丰富。位于霞路村的古井天成圩烧鹅美食街,并被评为年江门市十大“网红打卡地”。

古井天成圩烧鹅美食街

领略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繁忙

时间推移至明清时期,位于江门台山的上川岛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

大洲湾遗址

当时,上川岛上的大洲湾是我国瓷器外销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点和中转站,在中国与葡萄牙的早期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繁忙的贸易也留存下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大洲湾遗址。

带花瓷片

大洲湾遗址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年1月,台山市博物馆在这发现了明代瓷残片堆积区,从中采集到残片标本多件,据考证为明朝正德9年至嘉靖36年期间的景德镇的民窑产品,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政策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为更加系统地展现上川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人文价值,台山以大洲湾遗址等为展示本体,建成“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该馆与位于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呼应,以上川贸易岛为展示对象,以“樯连四海,音达中西”为展示主题,通过展示台山海丝文化遗存,建立起台山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关联,让参观者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台山的海丝价值。

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

和港澳台同胞多万

分布在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

历来有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

品味“中国第一侨乡”之魅力

在旧中国,大量江门华侨漂洋过海到美国等地谋生,其奋斗史和血泪史是我市海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信博物馆坐落在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海口埠也是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银信是从19世纪开始,远渡重洋的海外华人努力谋生将钱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民间生活的珍贵史料。

银信博物馆

位于台山市台城南区台南大道北侧陈宜禧路西侧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楼高6层,建筑面积.00㎡,整个展馆以华侨文化、华侨名人、城市规划展示、华侨文物为主要内容,运用实物、图片及影视等多种方式把华侨文化与历史故事予以展示,整合浓缩侨乡历史、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人直观了解台山社会经济建设、侨乡历史文化的发展。

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

将目光转向江门市区。清光绪以来,五邑华侨、归侨及本地殷商纷纷组成置业机构,在江门近郊购置成片土地,规划建设宅地卖给华侨建房,形成血缘性或地缘性的侨属聚居地。

民国三年(年),旅居新西兰的华侨集资组建集成置业公司,在石湾村附近置地建房,华侨黄黎阁首建4座3层楼房“启明楼”(现启明里39-42号),随后,归侨相互介绍在该里购地建房,形成了今天的启明里历史文化街区。

启明里

启明里房屋外观在传统岭南民居风格的基础上,大量融合了西方的圆柱、拱券等元素,至今绝大部分建筑依然保持住昔日的风貌,见证着江门的城市变迁。随着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启明里得到活化并引入业态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石板沙村

另一处“网红打卡点”位于新会睦州的石板沙村。该村是西江下游的一个江心小岛,四面环水,唯一的登岛方式是轮渡。石板沙保留着浓厚的疍家水上文化。据悉,疍家是我国沿海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石板沙居民多为渔民,为方便生计,多临河而居,家家户户屋前建天井晒鱼、晒谷,屋后设码头方便出海作业,保留了疍家渔民唱咸水歌的渔歌文化,特别在婚庆嫁娶,全程都以唱咸水歌相贺吉祥的形式进行,极富乡土风情。

来源:江门日报

原标题:《江门这片海里,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anshizx.com/tsshj/121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