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是为谁祈求平安

看过《甄嬛传》的观众,大概不会对一个词语陌生:请平安脉。

太医给帝后嫔妃进行例行体检(当时诊病的主要手段是“望闻问切”,体检也主要是靠把脉),不是为了治病,而且忌讳“得病”之类的说法,所以称为“请平安脉”。试问,这是因为谁平安、谁不平安?如果说不是“因为”,而是“为了”,也应该是“为了健康”吧?你批评他说法不严谨不科学吗?不会,这甚至要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后宫把脉是否真的称为“请平安脉”,但是类似的隐语,在文学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都不算少见。

比如年纪大的人,说“死”是很忌讳的,但有的时候又不可能回避,怎么办呢?王熙凤这样说:“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虽然离北京不远,但以贾母的身体状况,肯定不会去这里览。就是去游览,也是坐轿上去,不可能由谁“顶”上去。“顶上五台山”,就是死后服丧的意思。

再比如民国张爱玲,与丈夫胡兰成书信往来,提到经历劫难,不肯直书,代之以“小吉”。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中记载了这件事:“信中说的小吉,是小劫的隐语,这种地方尚见是患难夫妻之情”,意思是自己处境困难(抗战胜利后的汉奸,四处流亡),妻子不肯直书“劫”字。

同样是这位张爱玲,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节。纨绔子弟写借条,自己肯定还不上,要等母亲去世后分得家产,算是“中长期贷款”了。借条怎么写?“待母天年”,用“天年”代指死亡。

民间指代死亡的说法更多。我举两个不常见,却是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是外祖母去世,表哥来家里报丧信,说“姥姥掉到井里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姥姥住的是楼房,怎么会掉到井里?等母亲放声大哭起来,才恍然明白发生了什么。

另一次是祖母生前。那时刚开始推行火葬,伯父与祖母商及后事:“妈,等你百岁以后……”我是一听就明白了。因为当时祖母还康健,也没有伤心之感,只觉得回味无穷,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原来还可以这样说。

说了这么多隐语,回到《红楼梦》中来,你还会追究三天“平安醮”,是为乞求谁的平安吗?打醮是一种求福禳灾的法事活动。专门说“平安醮”,就是为了回避“禳灾”的成分,而求为乞求福气。“平安”是隐语美称,不是因为谁不平安了,才打这个醮的。

相反的,倒是这个醮,打出了宝玉黛玉之间的一场矛盾,连贾母都为之心酸落泪。平安醮,其实不平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anshizx.com/tssyy/12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